选举成立会议
胆胰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肝胆胰疾病的最佳手段。为了全面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实施“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战略,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举办了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成立会议暨第二届肝胆胰微创外科大会。11月15日下午,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成立会议通过参会代表举手表决、无记名小程序投票等方式,民主选举产生委员106名,常务委员35名,文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当选为主任委员,李富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浩(四川省人民医院)、冯燮林(四川省肿瘤医院)、单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杨宏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培(绵阳市中心医院)、吴涯昆(遂宁市中心医院)、霍涛(射洪市人民医院)、武国(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李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当选为秘书长。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林出席分会成立大会及首次全体委员会议并致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组织与会员服务部部长冯援主持分会成立大会。本次会议不仅标志着分会的正式成立,也为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开启了崭新篇章。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成立会议 选举现场
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林为文君主任委员颁发任职证书
文君主任委员为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颁发任职证书
吴建林副会长兼秘书长对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祝贺,对今后分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并且对分会成立的意义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期望。
文君主任委员召开分会首次全体委员会议并做工作规划报告
文君教授表示,四川省的肝胆胰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围绕我省卫生健康中心工作,团结和组织全省肝胆胰疾病与健康领域广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促进预防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预防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促进医疗与预防工作相融合,促进预防医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利用好预防医学会这个平台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肝胆胰疾病的科普、预防工作;打造一支过硬的肝胆胰疾病防控队伍并带领全省基层医院不断提高自身在肝胆胰疾病领域的防控水平,造福人民。
学术会议
在11月16日的学术会议开幕式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早阳院长表示,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已成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点工作,未来需要在科研与临床应用方面持续投入。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何树森指出,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持续发展对公众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学术界和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将推动科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早阳院长致辞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何树森致辞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深入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文涛教授以“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为主题,分享了他在该领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王教授指出,诊断方面,基因检测、新型影像学技术助力精准诊断,让肿瘤的发现和评估更准确;治疗领域,手术技术改进、新治疗方法涌现及联合治疗、转化治疗策略探索推动了疗效提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天夫教授分享了“肝癌围手术期抗癌治疗”的经验,文教授指出肝癌围手术期抗癌治疗是指在肝癌手术前后,通过新辅助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降低肿瘤分期、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在术后采用辅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谭晓冬教授分享了“胰腺癌转化治疗”的经验,通过运用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放疗等多种手段,使肿瘤降期、缩小,以实现从不可切除向可切除状态的转化,进而为患者争取手术根治机会并改善生存预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薛瑞华教授以“医学论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为题,分享了如何以临床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并发表论文的一系列经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昆仑教授、林大学第一医院叶军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金佳斌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国栋教授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文君教授以视频的方式展示了解剖和手术的要点与盲点,依靠精湛的腹腔镜或机器人操作技术、精细解剖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杨琴教授以“islet transplantation”分享了移植后胰岛功能监测,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胰岛封装技术的探索以及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取得初步成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波教授分享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素治疗”的经验,他指出利用放射性核素(如镥 - 177、钇 - 90 等)标记的药物,通过特异性地靶向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通过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目的,是一种精准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切除或有远处转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丹青教授分享了“肝门胆管癌术前内镜测绘”的体会,刘教授指出通过借助内镜技术,清晰观察肝门胆管癌在胆管内的具体位置、累及范围、胆管狭窄及梗阻情况等,精准绘制胆管 “地图”,为后续手术方案制定(如确定切除范围、规划胆道重建方式等)、评估手术难度及预测预后提供关键且直观可靠的依据。四川省人民医院董科教授分享了“肝癌转化治疗的选择和优化”的体会,董教授指出肝癌转化治疗的选择和优化需综合考量患者的病情,在选择上涵盖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局部治疗(如肝动脉灌注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通过合理搭配、动态评估疗效并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海清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要点热点”,围绕手术时机选择、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策略优化、对寡转移灶处理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与再干预等当下关注的热点内容进行了讨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单晶教授分享了“EUS介入治疗进展”,EUS介入治疗进展在于其治疗范围持续拓宽、操作技术日益精准、联合应用手段不断丰富且安全性与规范性逐步提升,为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多有效且可靠的介入途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强教授分享了“保留功能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手术”的经验,通过将机器人辅助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胰腺手术中,在精准切除病变胰腺组织的同时,注重对胰腺正常生理功能的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川省人民医院张浩教授分享右半肝切除的新体位,为手术操作的提供了更好的体位,降低了手术难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伯乐教授分享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冷冻消融治疗”的经验,田教授指出通过将冷冻探头插入胰腺肿瘤组织,利用超低温使肿瘤细胞结晶、破裂死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为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且在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面也有积极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靳艳文教授分享了“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经验,传授了如何精细处理胆囊及周围受累组织、清扫相关淋巴结的要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峰畏教授分享了“新兴ICG复合物的开发及其在腹腔镜切除中的应用研究”的体会。高教授指出新兴 ICG 复合物的开发聚焦于通过化学修饰或与特定载体结合等方式优化 ICG 性能,在腹腔镜切除中其应用研究主要围绕利用复合物增强肿瘤组织可视化程度、精准识别肿瘤边界及微小病灶、助力淋巴结显影与导航,从而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李毅教授分享了“肝胆胰外科ERAS标准病房的建设和体会”,李教授指出肝胆胰外科 ERAS 标准病房的建设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优化术前评估与宣教、改进手术麻醉方式、强化术后康复管理(如疼痛控制、早期活动、合理营养支持等)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等,建设体会则是要注重医护患共同参与、依据循证医学持续完善流程,这样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并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铮教授分享了“磁牵引技术在胰腺手术中的创新与应用”。王教授指出磁牵引技术在胰腺手术中创新地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磁体控制体内植入磁体对胰腺组织、血管或导管等进行牵引暴露与定位,有效辅助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与操作精准度,促进胰腺手术向更微创、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并拓展了手术适应证范围。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的正式成立,将在未来的肝胆胰疾病防治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分会不仅将继续推动肝胆胰疾病的预防、诊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还将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全省乃至全国肝胆胰领域的多学科协作。分会主任委员文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随着肝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分会将积极组织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广大肝胆胰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分会的努力,未来肝胆胰疾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撰稿: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
责编:学术项目部
编辑:胡欣
审核:胡顺铁 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