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成立会议
随着慢性疾病发展率的不断增高,做好疾病的早期防控极其重要。相关研究发现生命早期1000天影响一生健康,而成年疾病的防控与生命早期的健康密切相关。基于管理好个体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为个体一生健康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了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为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随后,国内相应省份也成立了省级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以搭建跨地区平台,提升相应的管理能力。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的指导帮助下,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晓东教授积极倡议筹建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以搭建四川省跨学科、跨区域平台,从全生命周期角度、以生命早期1000天为窗口,进行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健康四川、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黄勇书记非常重视分会的成立,鼓励及支持相应筹备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积极牵头,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协作进行了分会的各项筹建准备。金秋十月筹建完成,10月25日晚在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林、学会组织与会员服务部部长冯援的支持和主持下,成立了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共69名,覆盖全省21个市州,其中常务委员18名,主任委员为余海燕,副主任委员为石琪、罗青清、周凡、赵晓兰、高岩,秘书长为周凡,分会顾问为王晓东教授。同时成立了分会功能性党小组。吴建林副会长兼秘书长充分肯定了分会成立的意义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对分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主任委员余海燕教授做了工作规划,全体委员努力搭建四川省全生命周期健康平台,做好胎儿源性疾病的有效防范与前沿研究,同期做好民众科普,提高全民意识,推进生命早期发育与防控的进展。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的正式成立,为省内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交叉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开启了崭新篇章。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成立会议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第一届全体委员
颁发任职证书
颁发任职证书
成立分会功能性党小组
吴建林副会长兼秘书长对分会工作提出建议
余海燕主任委员召开分会首次全体委员会议并做工作规划报告
学术会议
10月26日,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在成都隆重举办了第一次学术会议,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非常重视本次会议的召开。吴建林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勇书记和杨慧霞主委在开幕式上做了致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林代表学会对各位专家、同道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指出: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在国际上受到许多学科的广泛关注,生命早期疾病防控模式正在发生从关注结构异常向关注功能异常的积极转变,分会的成立将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所涵盖的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早期作为连续整体,通过学术交流及探讨,强化生命早期发育过程疾病防控在改善子代生命质量中的重要价值。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专业医护同道搭建学习新知识、交流新经验的学术平台,推动全省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林致辞
黄勇书记代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对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的成立及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指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正在进行从基本医疗服务到主动健康服务的转型、从妇幼专科医院到妇女儿童综合型健康医疗服务机构的转型,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建成罕见病一体化诊疗平台、胎儿医学诊疗平台、早产儿诊疗平台、肺发育与相关疾病研究平台和华西妇儿营养中心等,助力实现不同人群的精准干预。作为该分会的主委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将整合学科优势,联合生命早期发育涉及的多个领域专家,汇集省内多家医疗机构,共同搭建跨学科平台,辐射带动省内相关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为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贡献力量。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开启四川省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新起点。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黄勇书记致辞
杨慧霞主委代表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做了致辞,指出:近些年我国慢性疾病的发病不断攀升,为减少这些疾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预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干预策略,生命早期发育与个体一生的健康密切相关,促进生命早期发育健康对母婴,尤其是子代的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这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共同参与。杨主委祝贺了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的成立,让我们一起来搭建跨学科、跨地区的平台,集思广益,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为人类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出贡献,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慧霞教授致辞
学术讲座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领域的临床热点和新研究进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作“生命早期发育与成年疾病防控的研究”专题讲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且年轻化是全球性的问题,研究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发育源性疾病,如何在生命发育早期阻断疾病发生是临床的迫切需求。孕期营养缺乏与过剩均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如孕期高血糖(HIP)将对胎儿产生近远期影响、影响个体全生命周期健康,孕期合理体重增长、营养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实施孕前-孕期-产后”全程管理模式对促进母婴健康及子代全生命周期健康意义重大。
杨慧霞教授授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果教授讲授了孕期营养与精准干预,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对子代的不良影响,提出探究膳食碳水化合物的质和量对GDM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妊娠与生长营养队列研究的部分结果和结论,介绍了医学营养治疗的临床干预理念和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提出了精准营养干预螺旋式迭代和精准营养研发转化循环模式。
成果教授授课
川北医学院石琪教授作围产期心理筛查方案浅析专题讲座,从围产期抑郁症的定义、国内发病情况出发,结合生动的临床案例指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孕产妇就在身边,只要开展围产期心理筛查就会有受益,介绍了临床实用性强的筛查工具及不同国家的筛查方案,在五色管理中的角色问题,总结了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随访流程。
石琪教授授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凡副主任医师介绍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从证据显示在明确病因的出生缺陷中,遗传学异常占比高达90%以上,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能够降低染色体病及部分已知单基因疾病的发生出发,结合多个临床应用病例,详细介绍了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染色体结构重排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指征。随后讲授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流程及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周凡副主任医师授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潘雄飞研究员讲授了队列研究与母婴健康,首先介绍了队列研究的概念及队列研究基本设计和分类,阐述了出生队列的研究设计和全球部分重要出生队列,随后,详细介绍了同济-华西-双流出生队列的背景及基于该队列的妊娠期糖尿病研究,并展示了出生队列研究未来规划。
潘雄飞教授授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余海燕教授讲授了对三胎妊娠的认知,从近年来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临床诊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出发,指出三胎妊娠的临床管理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早孕期如何咨询、是否继续妊娠或选择减胎、孕期如何管理及疤痕子宫三胎妊娠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三胎妊娠中的临床关注焦点,结合大量丰富的临床案例,分享了本团队管理三胎妊娠的临床经验和重难点。
余海燕教授授课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蒋庆源主任医师带来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专题讲座,首先介绍了PAS的定义、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关系,指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性疾病是产科学界研究热点领域,通过丰富的临床病例,PAS的临床诊断、临床分级和危险因素,着重介绍了PAS患者的孕期管理、终止妊娠时机、分娩方式、剖宫产手术切口的选择和产科止血技术等。
蒋庆源教授授课
四川省人民医院赵晓兰副主任医师讲授了妊娠期合理用药及常见用药问题解析,首先介绍了药物在胎盘的转运及代谢、胎儿体内的药动学,应结合用药时的胎龄及药物种类,采用循证工具评价妊娠期药物暴露的风险;随后,在临床实际案例中分析了左炔诺孕酮避孕失败、孕期九价宫颈癌疫苗暴露的风险评估;接下来,分析了妊娠期常见病,如发热、过敏性鼻炎的推荐治疗及用药风险、妊娠期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推荐。
赵晓兰副主任医师授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石晶教授作新生儿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精彩授课,从儿科专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新生儿解脲支原体感染这一实用的临床问题,指出该临床问题已成为母婴医学研究的重点,随后讲解了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围产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结合权威文献证据,剖析了临床上解脲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
石晶教授授课
最后,主任委员余海燕教授对会议做了总结,参会代表们学习热情高涨,会场学习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学习新知识、交流新经验的学术平台,推动了全省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能力的提升。
会议主持嘉宾
会后合影
撰稿: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分会
责编:学术项目部
编辑:胡欣
审核:胡顺铁 冯援